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招生资讯 > 报录比 > 正文

华南师范大学2016年硕士研究生自命题初试科目考试大纲

作者:鸿知华南师范考研网 来源:scnukao.com 浏览:4421 次 发布时间:2015/9/21

QQ:3007473870(俞老师    微信号:kaoyan818(布布学姐)

Tips:华南师范大学通知文件请以学校学院官网为准,本站机构非学校。


【华师考研微信扫一扫

======分割线======

本页面信息由本站(机构非学校)从学校研究生院及学院官网转载,原文链接及信息请大家点击学校相关网站查看。

2016年硕士研究生自命题初试科目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

科目名称

考试范围

70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本科目重点考察考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概念、命题、主要思想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中的重要观点的掌握程度;考察学生能否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分析现实中的重大理论问题的思辨能力;其中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及其思维方法的内容占有比较大的比重。

703

政治学原理

1.政治学学科体系架构所涉及到的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2.政治学学科发展的基本脉络、基本著作与前沿理论;3.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及其在政治学研究中的运用;4.运用政治学基本概念与理论分析中国政治与社会的新现象、新问题与最新动向。

804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1.当代中国政治的基本特点;2.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运转逻辑;3.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历史形成路径;4.当代中国政府的基本制度架构及其知识支撑;5.学术界探讨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范式、经典著作与基本观点。

6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的展望。

805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历史进程和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和经验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建立与完善;初级阶段理论的构建和重要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基本任务和重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者和支撑力量;“三个代表”与新时期的党建工作;和谐社会与中国梦内容的理论构建和重要意义。

901

课程与教学论(政治)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历史回顾;思想政治(品德)新课程标准的提出;思想政治(品德)新课程改革;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目标与标准;思想政治(品德)课程内容的三种价值取向;思想政治(品德)新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思想政治(品德)新课程载体;思想政治(品德)新课程教科书;思想政治(品德)新课程教学理论;思想政治(品德)新课程教学理论;思想政治(品德)新课程教学过程;思想政治(品德)新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思想政治(品德)新课程教学发展性评价。

801

西方哲学史

一、希腊哲学,主要内容包括米利都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爱利亚学派、智者运动、苏格拉底哲学、柏拉图哲学、亚里士多德哲学、伊壁鸠鲁哲学、斯多亚学派、怀疑主义。二、基督教哲学,主要内容包括奥古斯汀哲学、唯名论与唯实论、安瑟尔谟对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阿奎那哲学。三、近代哲学,主要内容包括洛克、休谟的经验主义哲学、笛卡尔、斯宾诺莎与莱布尼茨的理性主义哲学。孟德斯鸠与卢梭的启蒙哲学。三、德国古典哲学,主要内容包括康德哲学、费希特哲学、谢林哲学与黑格尔哲学。四意志哲学,主要内容包括叔本华哲学与尼采哲学。主要的题型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与论述题。

619

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的基础与前沿理论,包括公共管理的主体、职能、过程与绩效;公共管理的责任与监控;公共管理中的政府角色与非营利组织;公共物品理论与战略管理;中国公共管理(含社会政策)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分析等。

828

综合课(公共经济学、公共政策分析)

1、公共经济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以及运用相关理论分析我国公共经济领域现实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的理论领域包括福利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公共收入与支出理论、宏观调控政策理论。2、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以及运用政策分析理论分析现实的政策热点问题。

832

教育学

考查目标:系统掌握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理解教学、德育等教育活动及其管理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能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教育中的现实问题。考查内容:教育与教育学、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师与学生、课程、教学、德育、美育、体育、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学生评价、教学评价、教师的教育研究、学校管理、教育改革与发展。考试题型:概念、简答、论述。

926

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以及国内外公共事业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802

经济学原理

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市场供求均衡分析、弹性理论、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垄断竞争、垄断)、政府管制与税收对市场的影响、外部性与公共品、国民经济核算、失业与通货膨胀、总需求总供给与宏观经济政策(含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当代经济理论的一些新进展。

836

统计学

数据的搜集与图表展示,数据的概括性度量(集中趋势的度量,离散程度的度量,偏度与峰度的度量),统计量及其抽样分布(统计量,几种常见分布,中心极限定理,样本均值的分布,样本比例的分布),参数估计(一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两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样本量的确定),假设检验(一个总体参数的检验,两个总体参数的检验),分类数据分析(拟合优度检验,独立性检验),方差分析(单因素分析,双因素分析),一元与多元线性回归(最小二乘法,极大似然法,异方差,自相关,多重共线),时间序列分析和预测,统计指数。

827

管理学

熟练掌握管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灵活运用有关基本理论、方法分析和解决管理问题。包括管理与组织、管理史、管理的情境、综合的管理问题、管理学主要理论流派、决策、计划与战略、组织理论、人力资源管理、领导、激励与沟通理论、控制理论、创业与创新等。

620

信息管理基础

1、信息及信息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2、信息管理的历史与发展。3、信息交流的概念、模式、机制及网络信息交流。4、信息分布的规律。5、信息获取的概念及理论。6、信息组织的理论与方法。7、信息服务的理论与方法。8、信息系统的理论与方法。9、信息机构管理的理论与方法。10、信息政策与信息法律的内容

829

信息检索

信息检索包括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信息检索包括信息检索语言、信息著录和标引、文献的类型和特征、信息检索策略、信息检索的步骤、网络信息检索的特点和方法,网络检索工具的原理和使用方法、网络数据库概况等内容。

431

金融学综合

使用全国金融硕士教学指导委员会统一大纲

712

法学综合基础一(法理学)

法的概念、法的渊源、法的分类和效力、法的要素、法律体系、权利和义务、法律行为、法律关系、法律责任、法律程序、法的历史、法律演进、全球化与法律发展、法的制定、法的实施、法律职业、法律方法、法的价值概述、法的基本价值、法与人权、法与政治、法与经济、法与文化、法与社会建设

833

法学综合基础二(刑法总论、民法)

刑法总论:
刑法解释、刑法的三大原则、刑法的效力;犯罪构成的基本内容;犯罪的停止形态;共同犯罪;一罪与数罪;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刑罚的体系与种类;量刑;刑罚执行与消灭
民法:
民法的概念、性质、原则、民事主体、民事法律行为、诉讼时效、民法典、物权的概念、特征、基本原则、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债权、债权保全、债的发生、消灭、债的分类、侵权行为概念、特征、分类、共同侵权、责任竞合、特殊侵权行为、有名合同、格式合同、合同自由、违约责任

333

教育综合

教育学原理
一、考查目标
1
、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
2
、理解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
、能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
二、考查内容
一、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独立、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教育学的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二、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等要素的涵义、地位和作用。
(三)教育的历史发展
古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的特点。
(四)教育概念的界定
广义教育;狭义教育。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人的发展概述
人的发展涵义;人的发展特点;人的发展的规律性。
(二)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
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大作用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

四、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
(二)教育的社会功能
  1、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
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生态功能。
2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的涵义;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在当代的重要意义。
3
、教育的社会功能与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三)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科教兴国与国兴科教。

  五、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概述
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和内容结构。
  (二)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三)我国的教育目的
1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坚持全面发展;培养独立个性。
  2、我国教育目的的实现
  普通中小学的性质与任务;普通中小学教育的组成部分;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六、教育制度
  (一)教育制度概述
  教育制度的含义和特点;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
  (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分支型学制;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
(三)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态;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七、课程
  (一)课程概述
课程及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科书等概念;课程理论的发展;课程发展上论争的几个主要问题。
(二)课程设计
课程目标的设计;课程内容的设计。
(三)课程改革
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
  
八、教学(上)
  (一)教学概述
教学的概念;教学的意义;教学的任务。
(二)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的性质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必须以交往为背景和手段;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追寻与实现价值目标的过程。
  2、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传授/接受教学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问题/探究教学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阶段。
3
、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的关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关系。
(三)教学原则
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直观性、启发性、循序渐进、巩固性、发展性、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的涵义和要求。
  
九、教学(下)
(四)教学方法
1
、教学方法概述
  教学方法及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等概念;教学方法的选择。
2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研究法等教学方法涵义和要求。
(五)教学组织形式
1
、教学组织形式概述
个别教学制;班级上课制;分组教学制。
2
、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与辅助组织形式
  3、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上课;课后教导工作;教学评价。
(六)教学评价
1
、教学评价概述
教学评价的概念;教学评价的意义;教学评价的种类。
2
、教学评价的原则与方法
3
、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4
、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
  
十、德育
  (一)德育概述
德育的概念;德育的特点;德育的功能;德育的任务和内容。
(二)德育过程
德育过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信意行的过程;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
(三)德育原则
理论和生活相结合、疏导、长善救失、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因材施教、在集体中教育、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等德育原则的涵义和要求。
(四)德育途径与方法
  1、德育途径
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劳动与其他社会实践、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学校共青团和少先队活动、心理咨询、班主任工作等途径。
2
、德育方法
说服、榜样、锻炼、修养、陶冶、奖惩等方法的涵义和要求。
  
十一、班主任
(一)班主任工作概述
班主任工作的意义与任务;班主任素质的要求。
(二)班集体的培养
班集体的教育功能;班集体与学生群体;集体的发展阶段;培养集体的方法
(三)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了解和研究学生;教导学生学好功课;组织班会活动;组织课外活动、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组织学生的劳动;通过家访建立家校联系;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评定学生操行;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与总结。
  
十二、教师
(一)教师劳动的特点、价值与角色扮演
1
、教师劳动的特点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教师劳动的专业性。
2
、教师劳动的价值
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教师劳动的个人价值;正确认识和评价教师的劳动。
3
、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4、教师职业的角色扮演
  教师的“角色丛”;教师角色的冲突及其解决;社会变迁中教师角色发展的趋势。
(二)教师的素养
高尚的师德;宽厚的文化素养;专门的教育素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三)教师的培养与提高
教师的培养和提高的紧迫性;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过程;培养和提高教师素养的主要途径。
  
十三、学校管理
(一)学校管理概述
学校管理的概念;学校管理的构成要素;学校管理体制;校长负责制。
(二)学校管理的目标与过程
学校管理目标;学校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及其相互关系。
(三)学校管理的内容和要求
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总务管理。
(四)学校管理的发展趋势
学校管理法治化;学校管理人性化;学校管理校本化;学校管理信息化。



中国教育史

一、考查目标

1
、系统掌握中国教育史的基本知识,把握教育思想演变、教育制度发展、教育实施进程的基本线索,特别是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重要的教育制度、重大的教育事件。
2
、认真阅读和准确理解有关中国教育史的基本文献,特别是其中的代表性材料,培养严谨、踏实的学风,掌握学习教育历史的基本方法。
3
、能够运用教育史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评价中国历史上的教育现象,探讨有益于现实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理论启示。
4
、通过历史上教育人物矢志探索教育的精神,培养热爱教育事业、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情感。

二、考查范围

  一、西周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
“学在官府”;大学与小学;国学与乡学;家庭教育;“六艺”。

二、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
1
、私人讲学的兴起
私人讲学兴起;诸子百家的私学;齐国的稷下学宫。
  2、孔丘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创办私学与编订“六经”;“庶、富、教”:教育与社会发展;“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教育与人的发展;“有教无类”与教育对象;“学而优则仕”与教育目标;以“六艺”为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行结合;论道德教育;论教师;历史影响。
3
、孟轲的教育思想
思孟学派;“性善论”与教育作用;“明人伦”与教育目的;人格理想与修养学说;“深造自得”的教学思想。
4
、荀况的教育思想
荀况与“六经”的传授;“性恶论”与教育作用;以培养“大儒”为教育目标;以“六经”为教学内容;“闻见知行”结合的教学方法;论教师。
  5、墨家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农与工肆之人”的代表;“素丝说”与教育作用;以“兼士”为教育目标;以科技知识和思维训练为特色的教育内容;主动、创造的教育方法。
  6、法家的教育思想
“人性利己说”与教育作用;禁私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7、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
《大学》:“三纲领”、“八条目”;《中庸》:“尊德性”与“道问学”、学问思辨行;《学记》:学制与学年、教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教师。

三、 儒学独尊与读经做官教育模式的形成
1
、“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太学以养士;实行察举,任贤使能。
2
、封建国家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
经学教育;太学;鸿都门学;郡国学。
3
、 董仲舒的教育思想
《对贤良策》与三大文教政策;论人性与教育作用;论道德教育。

四、封建国家教育体制的完备
1
、魏晋南北朝官学的变革
西晋的中央官学;南朝宋的中央官学;北魏的中央官学。
2
、隋唐学校教育体系的完备
文教政策的探索与稳定;中央政府教育管理机构确立;中央和地方官学体系完备;学校教学和管理制度严格;私学发展;学校教育制度的特点。
3
、科举制度的建立
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考试的程序、科目与方法;科举制度与学校的关系;科举制度的影响。
4
、颜之推的教育思想
颜之推与《颜氏家训》;论士大夫教育;论家庭教育。
5
、韩愈的教育思想
道统说与师道观;“性三品说”与教育作用;论人才的培养与选拔。

五、理学教育思想和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1
、科举制度的演变与学校教育的改革
科举制度的演变;学校沦为科举附庸;宋代“兴文教”政策;“苏湖教法”;北宋三次兴学与“三舍法”;积分法;“六等黜陟法”;“监生历事”;社学。
2
、书院的发展
书院的产生与发展;《白鹿洞书院揭示》与书院教育宗旨;东林书院与书院讲会;诂经精舍、学海堂与书院学术研究;书院教育的特点。
3
、私塾与蒙学教材
私塾的发展、种类和教育特点;蒙学教材的发展、种类和特点。
4
、朱熹的教育思想
朱熹与《四书章句集注》;“明天理,灭人欲”与教育的作用、目的;论“大学”与“小学”;“朱子读书法”。
5
、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致良知”与教育作用;“随人分限所及”的教育原则;论教学;论儿童教育。

六、早期启蒙教育思想
1
、倡导新的教育主张
“公其非是于学校”与学校的作用;“日生日成”的人性与教育;义利合一的教育价值观。
2
、颜元的学校改革思想
颜元与漳南书院;“实德实才”的培养目标;“六斋”与“实学”教育内容;“习行”的教学方法。

七、中国教育的近代转折
1
、教会学校的举办和西方教育理念的引入
英华书院与马礼逊学校;教会学校的发展;“学校与教科书委员会”与“中华教育会”;教会学校的课程。
2
、洋务教育的创立和发展
洋务学堂的兴办、类别与特点;京师同文馆;福建船政学堂;幼童留美与派遣留欧。
3
、张之洞的“中体西用”教育思想
“中体西用”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张之洞与《劝学篇》;“中体西用”思想的历史作用和局限。

八、近代教育体系的建立
1
、维新派的教育实践
兴办学堂;兴办学会与发行报刊。
2
、“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
创办京师大学堂;书院改办学堂;改革科举制度。
3
、康有为的教育思想
维新运动中的教育改革主张;《大同书》的教育理想。
4
、梁启超的教育思想
“开民智”、“伸民权”与教育作用;培养“新民”的教育目的。
5
、严复的教育思想
“鼓民力”、“开民智”、“兴民德”的“三育论”;“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
6
、清末教育新政与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
“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的颁布;废科举,兴学堂;建立教育行政体制;确定教育宗旨;留日高潮与“庚款兴学”。

九、近代教育体制的变革
1
、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
制定教育方针;颁布“壬子癸丑学制”。
2
、蔡元培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改革北京大学的教育实践;教育独立思想。
3
、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教育思潮和教育运动
新文化运动抨击传统教育促进教育观念变革;平民教育运动;工读主义教育运动;职业教育思潮;勤工俭学运动;科学教育思潮;国家主义教育思潮。
4
、学校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验
现代西方教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文纳特卡制”。
5
1922年“新学制”
“新学制”的产生过程;“新学制”的标准和体系;“新学制”的特点;“新学制”的课程标准;“新学制”评价。
6
.收回教育权运动
教会教育的扩张与变革;收回教育权运动。

十、南京国民政府的教育建设
1
、教育宗旨与教育方针的变迁
党化教育;“三民主义”教育宗旨;“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
2
、教育制度改革
大学院和大学区制的试行;“戊辰学制”的颁行。
3
、学校教育的管理措施
训育制度;中小学校的童子军训练;高中以上学生的军训;颁布课程标准,实行教科书审查制度;实行毕业会考。
4
、学校教育的发展
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抗日战争时期的学校西迁。

十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教育
1
、新民主主义教育的发端
工农教育;湖南自修大学;上海大学;农民运动讲习所;李大钊的教育思想;恽代英的教育思想。
2
、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形成
苏维埃文化教育总方针;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方针。
3
、革命根据地的干部教育
干部在职培训;干部学校教育;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
4
、革命根据地的群众教育和学校教育
群众教育;根据地的小学教育;解放区中小学教育的正规化;解放区高等教育的整顿与建设。
5
、革命根据地教育的基本经验
教育为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依靠群众办教育。
 
十二、现代教育家的教育探索
1
、杨贤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
论教育的本质;“全人生指导”与青年教育。
2
、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与实践
职业教育的探索;职业教育思想体系。
3
、晏阳初的乡村教育试验
“四大教育”与“三大方式”;“化农民”与“农民化”。
4
、梁漱溟的乡村教育建设
乡村建设和乡村教育理论;乡村教育的实施。
5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与实践
生活教育实践:晓庄学校、山海工学团、“小先生制”;“生活教育”思想体系。
6
、陈鹤琴的“活教育”探索
儿童教育和“活教育”实验;“活教育”思想体系。



        外国教育史
        
        一、考查目标
1、掌握外国教育思想和制度发展的基本史实,了解重要的教育思想家、重要的教育制度和重大的教育事件,理解教育历史发展的线索。
2
、了解外国教育史的基本文献,认真阅读和理解国外名著。
3
、能运用历史方法和知识分析教育现象。
4
、通过外国历史上教育人物矢志探索教育的精神,培养热爱教育
事业、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情感。
      二、考查范围
一、古希腊教育
  (一)古风时代的教育
  斯巴达教育。雅典教育。
(二)古典时代的教育
1
、“智者派”的教育活动与观念。
2
、苏格拉底的教育活动与思想: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方法”。
3
、柏拉图的教育活动与思想:学园;学习即回忆;《理想国》。
4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活动与思想:吕克昂;灵魂论;自由教育。

二、古罗马教育
(一)共和时期的罗马教育
(二)帝国时期的罗马教育
(三)古罗马的教育思想
1
、西塞罗的教育思想
  2、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三、西欧中世纪教育
  (一)基督教教育
  1、基督教教育的机构与内容
   2、基督教教育的特点
 
  (二)世俗教育
  1、宫廷学校
  2、骑士教育
  3、城市学校与行会学校
4
、中世纪大学
(三)拜占庭和阿拉伯教育
1
、主要教育机构
2
、历史影响

  四、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
(一)人文主义教育家
1
、弗吉里奥;2、维多里诺;3、伊拉斯谟;4、莫尔;5、蒙田
  (二)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影响和贡献

  五、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一)新教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1
、马丁•路德的教育实践与思想
2
、加尔文的教育实践与思想
(二)天主教教育
  1、耶稣会学校

六、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教育发展
(一)英国教育的发展
 
公学;贝尔-兰开斯特制;1870年《初等教育法》(福斯特法);《巴尔福教育法》;《哈多报告》;《1944年教育法》;《1988年教育改革法》。
  (二)法国教育的发展
启蒙运动时期国民教育设想;《帝国大学令》与大学区制;《费里教育法》;《郎之万一瓦隆教育改革方案》;1959年《教育改革法》。
(三)德国教育的发展
国民教育的兴起;巴西多与泛爱学校;实科中学;柏林大学与现代大学制度的确立;德意志帝国与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教育;《改组和统一公立普通学校教育的总纲计划》。
(四)俄国及苏联教育的发展
彼得一世教育改革;《国民学校章程》;苏联建国初期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2)《统一劳动学校规程》; 20世纪20年代的学制调整和教学改革实验;20世纪30年代教育的调整、巩固和发展。
  (五)美国教育的发展
 
  殖民地普及义务教育;贺拉斯•曼与公立学校运动;《莫雷尔法案》;六三三学制;初级学院运动;《国防教育法》;《中小学教育法》;生计教育;恢复基础运动;《国家在危机中》。
(六)日本教育的发展
明治维新时期教育改革;军国主义教育体制的形成和发展;《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20世纪7080年代的教育改革。

  七、欧美教育思想的发展
  (一)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论普及教育、泛智学校、统一学制及其管理实施;论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二)洛克的教育思想
  白板说;绅士教育。
(三)卢梭的教育思想
自然教育理论及其影响;公民教育理论。
(四)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
  教育实践活动;论教育目的;论教育心理学化;论要素教育;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五)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道德教育理论;课程理论;教学理论;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传播。
  (六)福禄贝尔的教育思想
  教育适应自然原则;幼儿园;恩物;作业。
  (七)斯宾塞论教育
生活准备说;知识价值论;科学教育论;课程论
  (八)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教育思想
对空想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批判继承;论人的全面发展与教育的关系;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大意义。
(九)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的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
新教育运动历程;新教育运动中的著名实验;梅伊曼、拉伊的实验教育学;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与“劳作学校”理论;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进步教育运动历程;昆西教学法;有机教育学校;葛雷制;道尔顿制;文纳特卡计划;设计教学法。
  (十)杜威的教育思想
论教育的本质与目的;论课程与教材;论思维与教学方法;论道德教育;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
(十一)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改造主义教育;要素主义;永恒主义;新行为主义教育;结构主义教育;终身教育思潮;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潮。
(十二)苏联教育思想
  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凯洛夫教育学体系;赞科夫的教学理论;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



教育心理学
一、考查目标
  1、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趋势,理解和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对学校教育工作的启示。
  2、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和主要理论,说明和解释有关教育现象,解决有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

二、考查范围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二)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趋势
  教育心理学的起源、发展过程、研究趋势

  二、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心理发展及其规律
心理发展的内涵;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人格发展的一般规律;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
(二)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知发展的实质;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认知发展的阶段;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心理发展的本质;教学与认知发展的关系。
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启示。
(三)人格发展理论与教育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人格发展理论的教育含义。
(四)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社会性发展的内涵;亲社会行为的发展阶段、影响因素与习得途径;攻击行为及其改变方法;同伴关系的发展及培养。
(五)心理发展的差异性与教育
认知差异与教育;人格差异与教育;性别差异与教育。

  三、学习及其理论
(一)学习的内涵与分类
学习的实质;学习的种类;学生学习的特点。
(二)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桑代克的联结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说;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说;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及其教育应用。
(三)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布鲁纳的认知一发现说:认知学习观;结构教学观;发现学习。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说: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认知同化理论与先行组织策略;接受学习的界定及评价。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
(四)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罗杰斯的自由学习观,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五)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的思想渊源与理论取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知识观、学生观、教学观;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

  四、学习动机
  1、学习动机的实质及作用
  学习动机的内涵、学习动机的分类;学习动机的作用。
  2、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
  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学习动机的需要层次理论;学习动机的认知理论:期望一价值理论;成败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价值理论。
  3、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

  五、知识的学习
(一)知识及知识获得的机制
  知识含义及其类型;知识获得的机制:陈述性知识获得的机制;程序性知识获得的机制。
(二)知识的理解
  知识理解的类型;知识理解的过程;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
(三)知识的整合与应用
  知识的整合:记忆及其种类;遗忘的特点与原因;促进知识整合的措施;知识的应用与迁移:知识应用的形式;知识迁移的种类与理论;促进知识应用与迁移的措施。

  六、技能的形成
(一)技能及其作用
技能及其特点;技能的类型;技能的作用。
(二)心智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心智技能的原型模拟;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心智技能的培养方法。
(三)操作技能的形成与训练
操作技能的主要类型;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

七、学习策略及其教学
(一)学习策略的性质与类型
  学习策略的概念;学习策略的结构。
  (二)认知策略及其教学
注意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复述策略;编码与组织策略。
(三)元认知策略及其教学
元认知及其作用;元认知策略。
(四)资源管理策略及其教学
  时间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学业求助策略

  八、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
  (一)有关能力的基本理论
传统智力理论:二因素理论,群因素论,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理论,.智力结构理论;加登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斯滕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
  (二)问题解决的实质与过程
问题解决的内涵;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
  (三)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知识经验、个体的智能与动机、问题情景与表征方式、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有效问题解决者的特征;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措施。
(四)创造性及其培养
  创造性的内涵;创造性的心理结构;创造性的培养措施。

九、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
(一)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的实质
社会规范学习的含义与特点;品德发展的实质。
  (二)社会规范学习的心理过程
规范学习的心理过程:遵从、认同、内化。
  (三)品德的形成过程与培养
  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道德认知的形成与培养;道德情感的形成与培养;道德行为的形成与培养。
  (四)品德不良的矫正
品德不良的含义与类型;品德不良的成因分析;品德不良的纠正与教育。

十、心理健康及其教育
  (一)心理健康的内涵
心理健康的实质、标准;中小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的关系。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专题训练;咨询与辅导;学科渗透。

900

教育管理学

一、教育管理学的性质和特点
1
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性质
2
教育管理学的特点
3
现代教育管理学产生的背景和条件
4
教育管理学内容的三个层次
5
教育管理学的教与学

二、现代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
1
管理
2
教育管理
3
教育管理现代化

三、现代教育管理的理论基础及其流派
1
理性化是现代教育管理的基本特点
2
行政学、法学理论对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影响
3
“科学管理”理论对教育管理的影响
4
科层管理理论及其对教育管理的影响
5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及其对教育管理的影响
6
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教育管理的影响
7
行政伦理学的发展对教育管理的影响

四、教育行政体制
1
教育行政体制及其类型
2
我国的教育行政体制及其改革
320
世纪80年代以来外国教育行政体制改革

五、教育行政组织及教育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1
教育行政组织及其职能
2
教育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3
提高教育行政组织的效率和效益

六、教育政策与法律
1
政策概述
2
教育政策
3
教育法与教育行政
4
教育法体系
5
教育法的制定与实施
6
教育改革、发展与教育法规建设

七、教育计划
1
教育计划
2
教育预测
3
教育计划的结构
4
教育计划的编制步骤及方法

八、教育督导
1
教育督导的意义
2
教育督导的基本职能与具体任务
3
教育督导机构与人员
4
教育督导评估

九、教育财政
1
教育财政概述
2
教育财政体制
3
教育筹资
4
教育支出

十、教育课程行政
1
教育课程的涵义及编订权
2
教育课程的内容构成
3
教育课程实施的指导

十一、章教师人事行政
1
教师人事行政的涵义与意义
2
教师职业的专业性
3
教师的任用
4
教师的在职培训
5
教师的工资
6
教师考核制度第

十二、教育信息的管理与公开
1
教育信息及其分类
2
教育信息管理职能
3
教育信息公开

十三、学校效能与学校改进
1
学校效能概述
2
学校效能的测量

十四、学校管理过程
1
管理过程概述
2
学校工作决策与计划的制订
3
学校发展战略规划
4
学校计划执行阶段的管理
5
学校的目标管理

十五、学校组织管理
1
组织概述
2
组织理论的发展
3
组织结构
4
学校组织建设

十六、学校质量管理
1
学校工作质量管理概述
2
学校的全面质量管理
3
学校工作的质量评价
4
学校工作的质量控制

十七、学校建筑管理
1
学校建筑管理概述
2
学校建筑管理的理论基础
3
学校建筑计划和校园建筑规划
4
学校教室的建设
5
学校重要附属建筑

十八、学校公共关系管理
1
学校公共关系及其管理
2
学校公共关系管理过程
3
学校公共关系管理对象

十九、学校领导
1
领导概述
2
学校领导者
3
领导方式与领导的有效性
4
学校领导班子的基本素质主要参考文献

914

小学教育学原理

一、小学教育源流
(一)小学教育的产生
1.
教育的起源
2.
学校教育的出现
3.
小学教育的萌芽
(二)小学教育的发展
1.
西方小学教育的发展
2.
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
(三)小学教育的走向
1.
走向学习共同体
2.
创建理想的小学

二、小学教育特性
(一)小学教育的价值特性
1.
小学教育的文化规定性
2.
养育生命的价值取向
(二)小学教育的功能特性
1.
小学教育的社会规定性
2.
奠定基础的功能定位
(三)小学教育的活动特性
1.
小学教育的心理规定性
2.
心理逻辑主导的活动准则

三、小学学生
(一)小学生概述
1.
小学生的概念
2.
多维视野中的儿童观
(二)小学生的基本特征
1.
小学生的入学特征
2.
小学生的发展特征
3.
了解小学生特征的有效策略
(三)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1.
学习习惯的概念
2.
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特点
3.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内容
4.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四、小学教师
(一)小学教师概述
1.
小学教师的概念
2.
小学教师的历史沿革
3.
小学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二)小学教师的主要专业素养
1.
专业愿景
2.
专业知识
3.
专业能力
(三)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路径
1.
不断学习
2.
开展研究
3.
坚持写作

五、小学教育目标
(一)小学教育目标概述
1.
小学教育目标的含义
2.
小学教育目标的特点
3.
小学教育目标的功能
(二)小学教育目标的基本层次
1.
教育目的
2.
培养目标
3.
课程目标
4.
教学目标
(三)小学教育目标的有效达成
1.
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整合
2.
理想目标对现实困境的超越
3.
外在目标到内在理念的转化

六、小学教育内容
(一)小学教育内容概述
1.
小学教育内容的概念
2.
小学教育内容的文化本性
(二)小学教育内容的主要取向
1.
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的争论
2.
人文主义教育与科学主义教育的分野
3.
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对峙
4.
实用内容与虚用内容的分歧
5.
当前小学教育内容的基本取向
(三)小学教育内容的研制策略
1.
教材内容处理策略
2.
班级活动内容规划策略
3.
校本课程内容设计策略

七、小学教育环境
(一)小学教育环境概述
1.
教育环境的概念
2.
教育环境的类型
(二)小学学校文化
1.
学校文化的概念
2.
教师文化
3.
校园文化
(三)小学学习环境
1.
学习环境的概念
2.
学习环境的空间利用
3.
学习环境的物理与心理因素

八、小学教育活动
(一)小学教育活动概述
1.
小学教育活动的含义
2.
小学教育活动的特点
(二)小学教育活动组成
1.
体育活动
2.
德育活动
3.
智育活动
4.
教育活动的综合性
(三)小学教育活动结构
1.
课程与教学设计
2.
课堂教学
3.
课外活动
4.
管理与领导

九、小学教育评价
(一)小学教育评价概述
1.
小学教育评价的概念
2.
小学教育评价的功能
(二)小学教育评价的基本要素
1.
评价对象
2.
评价主体
3.
评价方法
(三)小学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
1.
价值取向的根本革新
2.
具体实施的不断创新

919 

 学前教育学

一、学前教育的功能与价值
1
.学前教育的功能
2
.学前教育的价值取向
二、影响学前教育发展的因素
1
.社会政治、经济对学前教育发展的影响
2
.社会历史文化对学前教育发展的影响
3
.人口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三、当代学前教育理论
1
.自然主义教育理论
2
.情感教育理论
3
.认知发展教育理论
4
.社会互动理论
5
.适宜发展理论
四、学前教育课程
1
.学前教育课程的构成要素
2
.学前教育课程编制原理
3
.学前教育课程规划与管理
4
.常见学前教育课程方案比较
5
.学前教育课程的发展趋势
五、三岁前学前儿童的保育与教育
1
.三岁前学前儿童保育与教育的特点
2
.三岁前学前儿童保育与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六、幼儿生活保育中的教育
1
.幼儿生活的在教育中的价值
2
.幼儿生活教育的特点
3
.幼儿生活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七、游戏与幼儿发展
1
.游戏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2
.“游戏精神”与幼儿发展
3
.成人在幼儿游戏中的作用
4
.幼儿自主游戏的教育要求
八、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互动
1
.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关系
2
.幼儿园的家长工作
3
.幼儿园家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4
.幼儿园的社区资源利用与社区生活参与
九、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
1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原因、危害与纠正
2
.幼小衔接工作的具体做法
十、学前教育发展的趋势
1
.国内外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趋势
2
.我国学前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
3
.国外学前教育理论新发展

334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1.传播学的概念、内涵与基本理论
2.
新闻学的概念、内涵与基本理论
3.
各类新闻的采、写、编、评的方法
4.
电视节目的策划与制作
5.
电视节目的摄、录、编的方法
6.
网络新闻与新媒体的理论与方法
7.
信息时代的教育新闻
8.
媒介素养的概念、内涵
9.
广告文案写作与公关策划的基本技能
10.
中外新闻传播史

440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1.运用传播学理论综合分析当前传播现象及热点新闻
2.
电视节目形态的创新发展
3.
新闻信息传播方式及其发展趋势
4.
新闻传播概念及其内涵
5.
各种新型新闻传播技术、范式、理论、方法
6.
各种新闻媒体、渠道及其环境
7.
信息化环境下的新闻传播

610

传播史论

1.新闻学概论(中外新闻学的基本概念、知识和原理)
2.
传播学概论(传播学的基本概念、知识和原理,以及传播学的发展脉络)
3.
新媒体概论(新媒体的发展历程和形态、传播现象和传播规律、发展趋势等)
4.
中国新闻传播史(掌握中国新闻传播发展的基本历程,包括重要的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媒体等)
5.
外国新闻传播史(掌握世界新闻传播发展的基本线索,包括重要的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媒体等)
6.
广播电视史论(包括广播电视发展历史、主要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

625

计算机应用基础

1. 计算机应用基本知识
2.
计算机教育应用基础知识
3.
计算机应用与研究的热点问题
4.
计算机教育应用与研究的热点问题
5.
计算机教育应用案例分析

806

教育技术学基础

1.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内涵
2.
各种现代教育教学媒体与环境
3.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与学
4.
现代远程教育
5.
教育信息资源的设计、开发
6.
教学设计的原理、方法和内涵
7.
各种新型现代教育技术支持的教学模式、理论、方法

810

传播业务

1.广播电视的相关核心概念及其内涵
2.
电视产业的范式及其发展
3.
传播现象及其发展
4.
全球新闻传播史及其启示
5.
新的媒介环境下传播业务的创新发展
6.
新媒介环境下新闻传播事件及其影响

913

现代教育技术

1.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内涵
2.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3.
各种现代化教育教学媒体与环境
4.
教育信息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5.
教学设计的原理、方法和内涵
6.
各种新型现代教育技术支持的教学模式、理论、方法
7.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706

体育概论与运动生理学

(一)1.体育概念与体育本质;2.体育功能与体育目的;3.体育过程与体育手段;4.体育文化与体育科学;体育管理与体育制度。 (二)1. 运动时的能量代谢;2. 肌肉活动;3. 躯体运动的神经控制;4. 运动与内分泌;5. 血液;6. 呼吸;7. 血液循环;8. 免疫与运动;9. 肌肉力量;10.有氧工作能力;11. 速度和无氧耐力;12. 平衡、灵敏与柔韧;13. 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14. 运动技能学习;15. 肥胖与体重控制;16. 体适能与运动处方;17. 年龄性别与运动。

346

体育综合

(一)学校体育学1. 学校体育功能与目标;2.学校体育课程;2.学校体育教学;2.学校体育课外活动;3.学校体育政策法规;4.学校体育管理。(二)1.运动生理学运动时的能量代谢;2. 肌肉活动;3. 躯体运动的神经控制;4. 运动与内分泌;5. 血液;6. 呼吸;7. 血液循环;8. 免疫与运动;9. 肌肉力量;10.有氧工作能力;11. 速度和无氧耐力;12. 平衡、灵敏与柔韧;13. 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14. 运动技能学习;15. 肥胖与体重控制;16. 体适能与运动处方;17. 年龄性别与运动。(三)运动训练学 1.竞技体育概念及内容;2.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3.运动训练的科学管理;4.运动员选材;5.运动训练的原理和原则;6.运动训练的方法与手段;7.运动训练的内容与训练;8.运动训练的计划与组织;9.运动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运动训练的发展趋势。

708

汉语基础(古代汉语、现代汉语)

一、古代汉语的考试范围:有两个方面,一是古代汉语的理论知识,包括文字、词汇、语法、音韵、训诂五个方面的理论知识。二是文言文选,考试的形式有两种,一是古文标点题、二是古文翻译题。二、现代汉语的考试范围:包括现代汉语概况、语音、词汇、语法、修辞五个部分。

808

中国文学史(古代文学、现代文学)

一、中国古代文学部分:中国古代文学史涉及的重要文学史实、作家作品、各种文体、思潮流派,及与此相关的重要文学史现象与文学变革趋势及发展规律。二、现代文学部分:中国现代文学史涉及的重要文学史实、作家作品、各种文体、思潮流派,及与此相关的重要文学史现象与文学变革趋势及发展规律。

902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考试范围:有两个方面,一是中学语文教学的知识,包括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阅读教学的基本知识、写作教学的基本知识、口语交际教学的基本知识、教学评价的基本知识。二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能力。包括阅读教学的基本能力、写作教学的基本能力、口语交际教学的基本能力、教学评价的基本能力。分析教例、撰写教案的能力。

907

综合英语

重点考察考生的英语语篇阅读能力、英语语法运用正误辨析能力、词汇辨析能力、英汉互译及英语写作能力、英语国家文化概况的掌握

709

英语写作与翻译

重点考察考生的英语写作能力、英汉词语及篇章的互译能力

809

基础英语

重点考察考生的英语语篇阅读能力、英语语法运用正误辨析能力、词汇辨析能力、英语国家文化概况的掌握

244

英语(自)

重点考察考生的英语语篇阅读能力、英语语法运用正误辨析能力、词汇辨析能力、英汉互译及英语写作能力

211

翻译硕士英语

重点考察考生的英语词汇量、英语语法知识以及外语阅读与写作水平

357

英语翻译基础

重点考察考生的术语、缩略语、专有名词翻译能力以及英汉语篇互译能力

448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重点考察考生的汉语写作能力以及对中外文化、政治、经济、法律、历史、地理等知识的了解程度

240

日语(自)

考察学生对日语常用词汇的书写和读音的掌握情况,对日语基础语法的运用能力,以及对日语短文的读解能力

714

日语写作与翻译

考察学生对长句、复句、短文进行日汉语互译的能力,以及论述性长文的日语写作水平

924

基础日语

考察学生对全国日语专业八级考试程度的日语词汇、语法的掌握情况,对日语论述性长文的读解能力,以及对日语语言学、文学、社会文化知识的了解程度

242

法语(自)

理解基本的语法现象,掌握基础动词的常用时态变位,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及法-汉、汉-法互译能力

713

俄语写作与翻译

考查学生对俄、汉两种语言的驾御能力,运用相关翻译理论、技巧进行互译的能力;论述性长文的俄语写作水平。

923

基础俄语

按照全国俄语专业八级考试大纲考查学生对词汇、语法、修辞、句法及文学等掌握情况;对俄语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

611

中外音乐史

中国部分:1、 古代部分:
1) 对远古至明清历代著名音乐家、音乐作品、音乐机构、音乐理论及著述等方面有基本的了解;
2) 能够较为深入地把握各代重要音乐美学思想的基本特点、乐律学理论的基本要义、主要音乐作品的基本构成及风格特征;
3) 对古代民歌、戏曲、器乐、说唱发展的基本脉络有大致的理解与认识;
4) 能够对历代重大音乐事件、重要人物、主要作品及创作手法、风格等作出较为深入的阐释;
5) 能够对历代各知识要点及延伸知识点有提纲挈领把握,对其间的内在联系有较为清晰地认识。
2
、 近代部分:
1) 对近代群众歌曲、独唱歌曲、合唱歌曲、电影歌曲等品种及其代表作有一定的感性与理性认识;
2) 对近代西洋与民族各类器乐曲的代表性作品有一定的了解与认识;
3) 对近代各音乐创作领域重要作曲家的创作特征、社会影响有基本的了解;
4) 对近代重要的音乐思潮、音乐理论及著述有大致的理解与认识;
5) 能够对近代重要的音乐事件、音乐作品等作出较为全面深入的阐述。

西方部分:
一、古希腊音乐
(
)古希腊音乐状况
1.
史诗、颂歌和抒情诗
2.
竞技比赛中的音乐和古希腊悲剧
3.
音乐生活的变化和律学、伦理学的发展
(
)音乐理论
1.
和谐学与伦理学
2.
音体系
二、古罗马音乐
(一) 罗马帝国的音乐
(二) 早期基督教音乐
第二部分 中世纪音乐
三、中世纪前期的音乐
(一)格里高利圣咏
1.
格里高利圣咏的形成
2.
格里高利圣咏的仪式功能
3.
格里高利圣咏的旋律风格和调式体系
(二)格里高利圣咏的发展
1.
奥尔加农
2.
继叙咏和附加段
3.
记谱法
四、中世纪盛期的音乐
(一)宗教音乐
1.
复调音乐的发展
2.
孔杜克图斯
3.
从克劳苏拉到经文歌
(二)世俗音乐
1.
骑士音乐或游吟诗人音乐
2.
其他世俗音乐
第三部分 新艺术与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
五、从中世纪向文艺复兴过渡
(一)14世纪法国的新艺术
1.
法国的新艺术
2
纪尧姆•德•马肖
(二)14世纪的意大利音乐
1.
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
2.
弗朗切斯科•兰迪尼
(
)勃艮第乐派
1.
英国音乐对欧洲大陆的影响
2.
勃艮第乐派
六、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
(一)佛兰德乐派
1.
佛兰德乐派的第一代作曲家:奥克冈
2.
佛兰德乐派的第二代作曲家:若斯坎、奥布雷赫特、伊萨克
3.
佛兰德乐派的第三代作曲家:拉索、蒙特
(二)16世纪的宗教音乐
1.
新教音乐:宗教改革和德国的众赞歌、法国与瑞士的格律诗篇、英国的赞美歌与礼拜乐
2.
天主教音乐:反改革与音乐、罗马乐派、帕勒斯特里那;威尼斯乐派,从维拉尔特到加布里埃利
(三)16世纪的世俗声乐音乐
1.
意大利的牧歌
2.
法国和英国的世俗歌曲
3.
德国和西班牙的世俗歌曲
(四)器乐音乐
1.
器乐音乐体裁
2.
英国的维吉纳琴音乐
3.
管风琴音乐
第四部分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
七、 巴洛克时期的声乐音乐
(一)意大利歌剧
1.
歌剧的诞生和初创
2.
威尼斯歌剧:蒙特威尔第、卡瓦里与切斯蒂
3.
那不勒斯歌剧:A•斯卡拉蒂
(二)法国、德国和英国歌剧
1.
法国歌剧:吕利、拉莫
2.
英国歌剧:普赛尔
3.
德国歌剧:许茨
(三)清唱剧、受难曲、康塔塔
八 、巴洛克时期的器乐音乐
(一)键盘音乐
1.
管风琴音乐及其在德国的发展
2.
法国的古钢琴音乐:库珀兰
(二)室内乐和器乐合奏音乐
1.
巴洛克早期、中期的室内乐和器乐合奏音乐:科雷利
2.
巴洛克晚期的室内乐和器乐合奏音乐:塔蒂尼、维瓦尔第
(三)巴赫和亨德尔
第五部分 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
九、古典主义早期的音乐
(一)歌剧改革和喜歌剧的发展
1.
正歌剧和歌剧改革:格鲁克
2.
喜歌剧的发展:意大利喜歌剧、法国喜歌剧、英国民谣剧、德奥的歌唱剧
(二)器乐音乐
1.
器乐独奏音乐和室内乐:D•斯卡拉蒂、艾玛纽尔•巴赫
3.
管弦乐合奏音乐:北德乐派和曼海姆乐派、维也纳交响曲乐派
十、古典主义盛期的音乐
(一)海顿
(二)莫扎特
(三)贝多芬
第六部分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
十一、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
(
)漫主义音乐的历史背景和风格特征
(二)乐器和器乐音乐体裁
(三)声乐音乐
十二、浪漫主义时期西欧国家的音乐
(一)19世纪上半叶德奥音乐:舒伯特、门德尔松、舒曼
(二)19世纪下半叶和两个世纪之交的德奥音乐:勃拉姆斯、布鲁克纳、沃尔夫、马勒、理查德•施特劳斯
(三)肖邦、李斯特
(四)柏辽兹和法国民族乐派
1.
柏辽兹
2.19
世纪下半叶的法国民族乐派:弗朗克、丹第、圣-桑、福莱
十三、浪漫主义时期西欧国家的歌剧
(一)法国歌剧
1.
喜歌剧与大歌剧
2.
轻歌剧和抒情歌剧
3.
古诺和比才
(二)德国歌剧
1.19
世纪初德国浪漫主义歌剧和韦伯
2.
从韦伯到瓦格纳3.瓦格纳
(三)意大利歌剧
1.19
世纪上半叶的歌剧:罗西尼、多尼采蒂、贝里尼
2.
威尔第
3.
真实主义歌剧和普契尼
十四、19世纪东欧、北欧诸国的音乐
(一)俄国音乐
1.1860
年以来的俄国音乐,格林卡
2.
“强力集团”,巴拉基列夫和居伊、鲍罗丁、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3.1860
年以后的其他作曲家、柴可夫斯基
4.19
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俄国音乐,格拉祖诺夫、斯克里亚宾、拉赫玛尼诺夫
(二)东欧和北欧国家的音乐
1.
捷克和斯洛伐克的音乐,斯美塔那、德沃夏克
2.
挪威音乐,格里格
3.
芬兰音乐,西贝柳斯
第七部分20世纪音乐
十五、20世纪上半叶西欧和中欧、南欧诸国的音乐
(一)印象主义和法国音乐的其他倾向
1.
德彪西
2.
拉威尔
3.
杜卡
4.
鲁塞尔
(二)新古典主义,法国音乐与斯特拉文斯基
1.
萨蒂
2.
“六人团“:米约、奥力克、普朗克、斯特拉文斯基
(三)表现主义音乐和十二音音乐
1.
勋伯格
2.
贝尔格
3.
韦伯恩
(四)德奥音乐的其他倾向
1.
欣德米特
2.
魏尔
3.
克雷内克
4.
奥尔夫
(五)民族主义及东南欧诸国音乐的其他倾向
1.
巴托克
2.
柯达伊、亚纳切克
3.
席马诺夫斯基
4.
德•法雅
4.
意大利音乐、未来主义音乐、卡塞拉、马里皮埃洛、达拉皮科拉
十六、英美和苏联音乐
(一)英国音乐
1.
埃尔加、戴留斯
2.
沃恩•威廉斯、霍斯特
3.
沃尔顿、蒂皮特
4.
布里顿
(二)美国和拉丁美洲音乐
1.
世纪转折的美国音乐和艾夫斯
2.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美国作曲家:辟斯顿、汉森、汤姆森、塞欣斯、科普兰
3.
美国音乐中的实验倾向:考埃尔、瓦雷兹
4.
拉丁美洲音乐:维拉-洛勃斯、查维斯
(三)苏联音乐
1.
十月革命后的苏联音乐:米亚斯科夫斯基、哈哈图良、卡巴列夫斯基
2.
普罗科菲耶夫
3.
肖斯塔科维奇
十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音乐
(一)从十二音作曲法到整体序列主义
(二)偶然音乐
(三)唯音音乐
(四)电子音乐
(五)后序列时期
1.
音乐观念的变化
2.
实验音乐
3.
简略主义
4.
拼贴音乐
5.
新调性
6.
扩展与融合

811

作品分析

一、考试目的
通过测试,全面考察考生对西方传统大小调体系下的音乐作品的曲式分析、和声分析、以及艺术表现的感知能力。
二、考试内容与要求
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一)曲式分析
原则上考生应掌握传统曲式及其理论的全部内容,重点考察一部曲式、单二部曲式、单三部曲式、复三部曲式、回旋曲式、奏鸣曲式等曲式结构逻辑与理论内容。同时,结合乐思材料发展、和声语言、调性布局、结构比例特点对作品的创作特点与艺术表现进行进行综合阐述。具体考试要求如下:
1
、指出所给音乐作品的整体曲式名称;
2
、画出规范的曲式结构图示至乐句级别,并注明乐句所发生的小节数、以及相应的调性与和声终止式;
3
.围绕作品的主题材料发展、和声语言、调性布局、结构比例关系等诸方面的特点,必要时包括作品的艺术表现特点进行文字综述。
(二)和声分析
原则上要求考生掌握大小调体系功能化和声的全部内容,重点考察正三和弦、副三和弦的原位及其转位(包括终止四六)、常用的七和弦的原位及其转位、属九、十一、十三和弦、重属和弦、副属和弦,以及所有关系的转调等内容。同时,结合基于一部曲式、单二部曲式、或者单三部曲式的完全作品或某大型作品的一部分进行和声分析。具体考试要求如下:
1
、指出所给音乐作品的整体曲式名称,并在乐谱上标出作品的曲式结构(乐句规模);
2
、采用规范的和声标记方法(功能标记、或者级数标记均可),分析作品全部,或者指定小节数的和声。
3
、如有必要,结合音乐风格简要概括其和声语言特点。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150分,其中曲式分析、和声分析各占50%。考试时间180分钟。

624

中外舞蹈史

中外舞蹈史:舞蹈史是各专业院校及普通高校舞蹈专业的必修课程,本科阶段的舞蹈史主要包含《中国古代舞蹈史》、《西方芭蕾史》和《欧美现代舞史》三门课程。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初试科目《中外舞蹈史》是以本科教学大纲为准,主要考察考生对中外舞蹈历史横向与纵向发展概况的掌握。
主要范围:
一、每个历史时期(或朝代)的舞蹈发展状况 二、历史上的舞蹈思想及理论 三、重大历史事件及影响 四、历史上的舞蹈名家与名作
考试形式:
一、填空题 二、名词解释 三、简答题 四、论述题

922

舞蹈综合理论

舞蹈类专业院校及普通高校舞蹈专业学生在本科阶段需掌握一定量的《舞蹈综合理论知识》,本科阶段的舞蹈理论课程主要包含《舞蹈编导学》、《舞蹈教育学》和《舞蹈艺术概论》等。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初试科目《舞蹈综合理论知识》是以本科教学大纲为准,主要考察考生对舞蹈综合性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主要范围:
一、舞蹈的特征与功能 二、舞蹈作品分析 三、舞蹈创作技法 四、舞蹈教学法 五、舞蹈表演的审美规范 六、德育在舞蹈教育中的地位、任务与内容 七、舞蹈教育的社会地位与作用 八、舞蹈教育与舞蹈学生身心发展的关系
考试形式:
一、填空题 二、名词解释 三、简答题 四、论述题

623

曲式与作品分析

一、曲式学考试大纲及要求
1
、考试目标
招收适应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和音乐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音乐创作的专门人才。具备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良好的音乐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促进音乐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和高水平的音乐创作能力,较强的音乐理解力与表现力。能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艺术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2
、曲式学考试要求
考生应掌握传统曲式及其理论的全部内容。应能综合考虑音乐作品中材料发展、调性布局及结构比例关系的特点,划分出所给乐曲的曲式结构,并根据作品的艺术特点论述相关的理论问题。分析整首作品,包括整体及次级结构、全曲的调性布局,并画出结构图式,同时用文字描述作品的音乐风格及性格特征。
复习范围:音乐专业本科教学中,一部曲式、二部曲式、三部曲式、回旋曲式等曲式学的全部内容。
具体要求如下:
1
)在乐谱上划分出作品的曲式结构及其调性关系,指出作品的整体曲式名称并要求注明次级曲式;
2
)画出规范的分析图示,注明各个曲式级别、调性布局以及所发生的小节数,图示中应表明作品所涉及到的所有曲式类型名称;
3
)围绕作品的材料发展、作品的核心音乐材料及布局、调性布局及结构比例关系等诸方面的特点写出分析报告。
二、和声学初试考试大纲及要求。
1
、考试大纲
艺术硕士招生《和声学》初试的形式为和声分析。内容包括自然音体系、半音体系、变和弦、交替调式、持续音及(近关系与远关系)转调等传统和声技法。
2
、入学要求
艺术硕士招生《和声学》初试,要求学生运用调性和声理论对音乐作品中使用的和声手法进行全面分析,感受和声音响的魅力,诠释、捕获其基本乐思。标明作品的调式、调性,用常用的和声标记法(功能标记法与级数标记法)之一准确标明作品中的各级和弦,对作品的转调位置予以标注,对转调手法予以说明,并结合作品的和声音响、音乐风格、音乐表现及特色和声语汇等内容作简要说明。

917

中外音乐简史


第一部分——古代部分:中国古代音乐史是专业音乐院校以及艺术院校和高师音乐院系本科教学的必修课之一,是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重要学习途径。中国古代音乐史是指新石器时期至清末中国音乐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国古代音乐史在国内高校课程设置中大多以讲授新石器时期至清末发展历程中的主要问题为教学任务。因此,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也是以本科教学大纲为准。作为音乐与舞蹈学方向硕士研究生初试科目,中国古代音乐史的考试内容主要是该学科的基本常识和一般史论问题。
主要范围:
一、对远古至夏商时期基本史料的熟悉与认识
1
、远古
2
、先商
二、对商周时期基本史料的熟悉与认识
1
、晚商、
2
、西周
3
、东周
三、对秦汉至隋唐五代时期基本史料的熟悉与认识
1
、秦汉
2
、魏晋南北朝
3
、隋唐五代
四、对宋元明清时期基本史料的熟悉与认识
1
、宋元
2
、明清
考试形式:
一、填空题
二、名词解释
三、简述题
第二部分——近现代部分: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是专业音乐院校以及艺术院校和高师音乐院系本科教学的必修课之一,是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音乐文化的重要学习途径。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是指1840以来至今的中国音乐发展历史。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在国内高校课程设置中大多只讲授1840-1949年间的音乐史内容,因此,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也是以本科教学大纲为准。作为音乐与舞蹈学方向硕士研究生初试科目,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考试内容主要是该学科的基本常识和一般史论问题。
主要范围:
一、清末民初的学堂乐歌运动
二、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新音乐文化
1
、五四时期的新音乐创作
2
、五四时期的专业音乐教育
3
、五四时期的社会音乐活动
三、抗日救亡时期的新音乐文化
1
、国统区的音乐创作
2
、沦陷区的音乐活动
3
、解放区的音乐文化
四、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音乐创作
考试形式:
一、填空题
二、名词解释
三、简述题
第三部分——西方音乐史部分:西方音乐史是专业音乐院校以及艺术院校和高师音乐院系本科教学的必修课之一,是学生了解西方音乐文化的重要学习途径。西方音乐史是指古希腊古罗马时期至现代主义音乐时期漫长的发展历史。西方音乐史在国内高校课程设置中大多以讲授古希腊时期纪至现代派音乐早期的主要问题为教学任务。因此,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也是以本科教学大纲为准。作为音乐与舞蹈学方向硕士研究生初试科目,西方音乐史的考试内容主要是该学科的基本常识和一般史论问题。
主要范围:
一、对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基本史料的熟悉与认识
二、对中世纪时期基本史料的熟悉与认识
1
、形式、
2
、风格
3
、代表
三、对文艺复兴时期基本史料的熟悉与认识
1
、形式
2
、风格
3
、代表
四、对巴洛克时期基本史料的熟悉与认识
1
、形式
2
、风格
3
、代表
五、对古典主义时期基本史料的熟悉与认识
1
、形式
2
、风格
3
、代表
六、对浪漫主义时期基本史料的熟悉与认识
1
、形式
2
、风格
3
、代表
七、对现代主义音乐早期基本史料的熟悉与认识
1
、形式
2
、风格
3
、代表
考试形式:
一、填空题
二、名词解释
三、简述题

908

中国近现代史

涵盖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至今的历史,可以分为晚清史、中华民国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三个部分,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等领域的重要历史问题,包括主要历史人物的活动和思想、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思潮与制度的变革和演进、重要历史概念的内涵等。

613

数学分析

极限理论、一元函数微积分学、级数理论和多元函数微积分学。

813

高等代数

多项式,行列式,矩阵,线性方程组,向量空间,线性变换,欧氏空间,二次型。

903

初等数学研究

1 初等数学的含义
 
初等数学问题及其解决

2
数的理论
1
数的历史
1.1 16
世纪之前的数
1.2 16
17世纪的数
1.3 18
世纪之后的数
2 1
与自然数
2.1
自然数的基数理论
2.2
正整数的序数理论
3
科学的数系
3.1
数系扩充的原则
3.2
整数集
3.3
有理数集
3.4
实数的定义
3.5
一元数的推广——复数
3.6
数系的性质

3
函数的理论
1
式的定义
2
式的恒等变换
2.1
解析式的定义域与值域
2.2
多项式的恒等变换
2.3
一类多元多项式的因式分解
2.4
分式恒等变换
2.5
根式的转化
2.6
加法与乘法运算的统一体现——指数与对数
2.7
三角式的恒等变换
3
函数的定义
3.1
函数的定义
3.2
函数的分类
3.3
基本初等函数的公理化定义
3.4
函数基本性质的讨论
4
数值函数(一)——方程与不等式
4.1
方程与不等式
4.2
同解变形
4.3
多项式方程与不等式
4.4
一元二次方程及不等式的解
4.5
一元三次、四次方程的公式解
4.6
特殊的整式方程解法举例
4.7
函数方程举例
4.8
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举例
5
数值函数(二)——数列
5.1
基本数列
5.2
由基本数列得到的数列
5.3
可化为基本数列的数列举例

4
几何变换
1
反射变换与合同变换
1.1
几何学与变换群
1.2
反射变换
1.3
反射变换的积
1.4
合同变换
1.5
运用合同变换解题例说
2
合同变换的推广——相似变换
2.1
合同变换的推广
2.2
相似变换的性质
2.3
特殊的相似变换——位似变换
2.4
运用相似变换解题例说
3
位似变换的引申——反演变换
3.1
反演变换
3.2
运用反演变换解题例说
4
初等几何中的其他变换
4.1
等距变换
4.2
拓扑变换

5
几何解题思路
1
基本图形、基本性质和基本量
1.1
平面基本图形
1.2
空间基本图形
1.3
基本图形的问题解决
2
解决几何问题的基本方法
2.1
几何方法
2.2
代数方法
2.3
量方法
2.4
面积方法
2.5
解析方法
3
几何问题的解决
4
几何图形的存在性
4.1
几何轨迹
4.2
几何作图

6
初等的组合数学
1
两个基本原理
1.1
两个基本原理与排列组合
1.2
排列组合问题例说
2
多项式定理与组合恒等式
2.1
多项式定理
2.2
组合恒等式
3
组合数学中的三个原理
3.1
容斥原理
3.2
抽屉原理
3.3
富比尼原理

710

普通物理(力学、电磁学)

单位制与量纲,运动学,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角动量与角动量定理,对称性与守恒律,万有引力,刚体力学,振动和波动,流体力学,狭义相对论;静电学和静电场,恒定电流及其磁场,变化的电磁场,物质中的电场和磁场,交变电路。

814

普通物理学(电磁学、光学部分)

本科目考试在考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对电磁学、光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电磁学和光学各占50%。电磁学部分主要内容包括静电学的基本规律、静电场与导体、恒定电流的磁场、随时间变化的电磁场 麦克斯韦方程、物质中的电场和物质中的磁场。光学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光的干涉和光的衍射、光的偏振、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光的量子性。

821

数字电子技术

数制和码制、逻辑代数基础、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半导体存储器、可编程逻辑器件、硬件描述语言、脉冲波形的产生和整形、数-模和模-数转换。

830

量子力学

1)波粒二象性,波函数的统计解释,自由粒子平面波,薛定谔方程。2)算符,力学量与算符关系,力学量平均值,不确定关系,3)幺正变换意义及性质,表象变化,狄拉克符号,力学量的矩阵形式的本征问题的求解。4)一维束缚态方势阱、d函数势中求解定态问题;氢原子和谐振子的量子力学解。5)定态微扰理论,一阶含时微扰,量子跃迁。6)自旋算符对易关系,自旋算符本征问题求解及相关的平均值和概率等计算

904

物理教学论

一、考试对象
符合报考要求的、参加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的教育硕士(学科教学物理)专业的考生。
二、考试的目的
主要考核考生是否理解和掌握从事中学物理教学和研究必备的核心物理学科教学知识及运用相应知识和技能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题型结构
 
  填空题、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等
四、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1.
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1)知道中学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2)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和要求
3)理解中学物理教育的目标
2.
中学物理课程
1)了解课程的涵义、学校课程的形态、现代课程理论的基本框架和编制
2)知道物理课程与物理科学的联系和区别以及决定物理课程的因素
3)认识物理课程的价值
4)了解物理课程改革的背景和以往物理课程的不足
5)理解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目标、内容和要求
6)知道国际国内物理课程改革的特征和趋势
3.
中学物理教学心理分析
1知道物理教学心理分析的基本内容
2)知道中学生学习心理的特征
3)理解中学生物理学习的心理特征
4)理解影响物理课堂教学效果的心理因素
4.
中学物理教学过程和教学原则
1)认识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过程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2)知道物理教学的特点
3)理解和掌握物理教学原则,会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5.
中学物理教学方法
1)认识正确的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重要性
2)知道近代史上教学方法的两种流派及其对我国中学物理教学产生的影响
3)会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理解中学物理常用教学方法的含义和要求
4)会通过典型课堂教学的案例分析物理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6.
中学物理教学测量与评价
1)知道测量与评价的概念
2)知道测量与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3)知道编制测验的基本步骤
4)理解测量数据的初步处理
5)理解测量的质量分析与评价
6)理解物理教师的评价
7)理解物理观摩课的评议
8)掌握并在有关的实例中分析物理科学探究学习评价方法
7.
物理实验教学
(1)
知道物理实验的特点和目的
(2)
理解物理教学为什么必须以实验为基础
(3)
知道物理教学中的实验分类及功能
(4)
掌握演示实验的教学要求及观察指导
(5)
掌握学生分组实验及各个阶段的教学要求
8.
物理概念教学
1)了解物理概念的含义及物理概念教学的重要性
2)理解物理概念的特点
3)知道基本物理概念的教学要求
4)知道中学生学习物理概念时常见问题
5)掌握物理概念教学的环节
9.
物理规律教学
1)知道物理规律的含义及物理规律教学的重要性
2)了解物理规律的特点
3)掌握重点物理规律的教学要求
4)知道中学生学习物理规律时常见问题
5)掌握物理规律教学的一般过程
10.
物理习题教学
1)知道物理练习及其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2)知道常见的物理练习形式
3)理解物理练习教学的要求
4)掌握物理习题课教学的一般过程
11.
物理复习教学
1)知道物理复习的作用
2)知道物理复习的种类
3)知道物理复习的方法
4)会设计物理复习的教学
12.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
1)教材、分析教材的目的和意义
2)知道知道分析教材的依据
3)掌握分析教材的基本方法
4)会对教材整体分析
5)会对教材章节分析
13.
物理教师的备课
1)知道备课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
2)知道教师备课备什么
3)会制定学年或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4)会制定课时教学计划方案
5)知道如何说课

819

光学(含原子物理)

考试范围:第1 章 光和光的传播; 2 章 几何光学成像;3 章 干涉;4 章 衍射;5 章 变换光学与全息照相;6 章 偏振;7 章 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光的量子性

816

人文地理学

考试大纲: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性、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任务。
2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3
、人口、人种和民族,包括人口与发展、人口分布与迁移、人种、民族、民俗与流行文化。聚落与城市化,包括聚落起源与发展、城市化及其动力机制、城市与城市地域结构、城市体系与城市景观。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包括语言的起源与发展、世界语言分类与分布、语言的传播与影响、语言景现。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包括宗教的产生与世界主要宗教、宗教的传播与分布、宗教仪礼、习俗与地理环境、宗教景观。
4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包括农业的起源、农业的发展与类型、世界农业生产布局、农业景观和农业区位论。工业的出现与工业区位,包括工业的出现和发展、产业类型及其分布、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及其新变化。旅游地理,包括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旅游者与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旅游地的文化特征、世界旅游资源和旅游地理、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
5
、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包括政治与政治地理、国家政治地理特征、国家权力、全球政治地理格局。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包括人类行为与地理环境、人类活动的行为空间、人类行为与区位选择模型。
6
、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包括人口的迅速增长与可持续发展、世界政治多极化与经济一体化、全球化与地方化。

616

自然地理学

考试大纲:自然地理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
1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包括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地理学的分科、自然地理学的任务。
2
、行星地球,包括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3
、地壳,包括地壳的组成物质、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学说、地壳的演化与发展简史。
4
、气候,包括大气的一般特性、气候形成的辐射和热力因素、气候形成的环流因素、气候形成的下垫面因素、气候类型、气候变化、气候资源。
5
、水文,包括地球上的水分循环和水量平衡、河流、湖泊和沼泽、地下水、冰川、海洋、水资源。
6
、地貌,包括地貌的形成因素、构造地貌、流水地貌、喀斯特(岩溶)地貌、风成地貌与黄土地貌、海岸地貌、地貌类型、灾害性地貌与防治、地貌资源。
7
、植物,包括植物与环境、植物群落、植被类型、植物的分布与区系、植被资源。
8
、动物,包括动物与环境、动物的生态类群、动物的分布与区系、动物资源。
9
、土壤,包括土壤的组成与性质、土壤的形成和发育、土壤的类型与分布、土壤资源。
10
、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包括整体性规律、时间演化规律、空间分异规律、自然地理环境基本规律的应用。
11
、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发展的影响、人类发展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自然地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主要参考文献。

823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

考试大纲:(一)地理信息系统的科学和技术基础
1
、地理信息系统的科学基础,包括地球系统科学、地球信息科学、地理信息科学、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地理信息系统。
2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包括地理系统理论、地理信息理论、地理(地球)空间认知理论。
3
、地理信息系统概述,包括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地理信息系统的构成、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地理信息系统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简史。
4
、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包括数据采集技术、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现代通信技术、软件工程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网络空间信息传输技术、虚拟现实与仿真技术。
(二)地理空间数据组织与管理
5
、地理空间信息基础,包括地理空间信息的描述方法、矢量数据的属性描述、矢量数据的类型和空间关系、元数据、地图投影。
6
、地理空间数据模型,包括地理空间数据模型的概念、地理空间数据的基本特征和描述内容、空间数据的分类编码和数据分层、空间数据的空间索引、空间数据模型。
7
、地理空间数据结构,包括无拓扑矢量数据结构、拓扑数据结构、栅格数据结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结构、四叉树和八叉树数据结构、其它数据结构。
8
、地理空间数据库,包括数据库的概念、数据库的系统结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与组成、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管理模式、地理数据库中的时间维。
(三)地理空间数据的获取与处理
9
、地理空间数据获取,包括数据源的种类、数据采集的方法,遥感影像处理。
10
、空间数据的编辑,包括图形数据的编辑、图形数据的几何纠正、图幅的拼接、网络特征元素的编辑、文本数据的编辑。
11
、空间数据的处理方法,包括图形屏幕编辑的基本操作算法、空间数据的拓扑关系自动生成、空间数据的压缩编码方法、空间数据的格式转换、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的转换。
12
、地理空间数据的质量,包括GIS数据质量的概念、GIS数据质量的研究方法、空间数据的不确定性。
(四)空间分析基本原理和方法
13
、空间数据分析的计算模型,包括关于分析计算模型的一般知识、GIS的空间计算模型。
14
、空间查询与统计方法,包括GIS常用的空间统计分析模型、空间数据的查询、属性数据的查询统计。
15
、空间分析方法,包括栅格数据分析的基本模式、矢量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网络分析应用、基于地形的空间分析。
(五)地理信息系统产品输出及可视化
16
、地理信息系统产品输出,包括地理信息系统产品的输出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产品的类型。
17
、空间信息可视化技术方法,包括可视化的概念、可视化的技术方法、三维虚拟GISVR-GIS)的应用。
(六)地理信息系统工程设计与标准化
18
、地理信息系统工程设计,包括地理信息系统工程的设计模式与程序评价模式、地理信息系统工程设计的内容与过程、地理信息系统工程的系统分析、地理信息工程的系统设计、地理信息系统工程的实施设计、地理信息系统工程的运行维护设计。
19
、地理信息系统的标准化,包括地理信息系统标准化的作用、地理信息系统标准化的内容。
(七)地理信息系统的高级技术
20
、分布式地理信息系统,包括GIS计算环境发展回顾、分布式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分布式地理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分布式地理信息系统的计算模式、分布式地理信息系统的计算技术。
21
、空间信息基础设施与数字工程,包括空间数据基础设施、“数字地球”的概念与框架、“数字城市”的概念、框架和建设技术、“数字流域”的概念和框架。
22
、空间信息网格,包括空间信息网格的概念、空间信息网格的计算、空间信息网格技术与GIS、网格GIS的体系结构。
23
、空间数据的互操作,包括空间数据互操作的概念、互操作的实现技术、练习与思考题。
24
、地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包括地理信息系统集成的概念、“3S”技术集成、多源数据的集成、GIS与专家系统的集成、GIS与应用分析模型的集成。
25
、地理时空大数据和云计算。

909

 综合地理

考试大纲:(一)自然地理学:自然地理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
1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包括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地理学的分科、自然地理学的任务。
2
、行星地球,包括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3
、地壳,包括地壳的组成物质、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学说、地壳的演化与发展简史。
4
、气候,包括大气的一般特性、气候形成的辐射和热力因素、气候形成的环流因素、气候形成的下垫面因素、气候类型、气候变化、气候资源。
5
、水文,包括地球上的水分循环和水量平衡、河流、湖泊和沼泽、地下水、冰川、海洋、水资源。
6
、地貌,包括地貌的形成因素、构造地貌、流水地貌、喀斯特(岩溶)地貌、风成地貌与黄土地貌、海岸地貌、地貌类型、灾害性地貌与防治、地貌资源。
7
、植物,包括植物与环境、植物群落、植被类型、植物的分布与区系、植被资源。
8
、动物,包括动物与环境、动物的生态类群、动物的分布与区系、动物资源。
9
、土壤,包括土壤的组成与性质、土壤的形成和发育、土壤的类型与分布、土壤资源。
10
、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包括整体性规律、时间演化规律、空间分异规律、自然地理环境基本规律的应用。
11
、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发展的影响、人类发展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自然地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主要参考文献。
(二)人文地理学:
1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性、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任务。
2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3
、人口、人种和民族,包括人口与发展、人口分布与迁移、人种、民族、民俗与流行文化。聚落与城市化,包括聚落起源与发展、城市化及其动力机制、城市与城市地域结构、城市体系与城市景观。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包括语言的起源与发展、世界语言分类与分布、语言的传播与影响、语言景现。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包括宗教的产生与世界主要宗教、宗教的传播与分布、宗教仪礼、习俗与地理环境、宗教景观。
4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包括农业的起源、农业的发展与类型、世界农业生产布局、农业景观和农业区位论。工业的出现与工业区位,包括工业的出现和发展、产业类型及其分布、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及其新变化。旅游地理,包括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旅游者与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旅游地的文化特征、世界旅游资源和旅游地理、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
5
、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包括政治与政治地理、国家政治地理特征、国家权力、全球政治地理格局。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包括人类行为与地理环境、人类活动的行为空间、人类行为与区位选择模型。
6
、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包括人口的迅速增长与可持续发展、世界政治多极化与经济一体化、全球化与地方化。

906

普通生物学

普通生物学主要考试内容:
第一篇细胞: 生命的化学基础:细胞结构与细胞讯;细胞代谢;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第二篇动物的形态与功能: 高等动物的结构与功能;营养与消化;血液与循环;气体交换与呼吸;内环境的控制;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内分泌系统与免疫调节;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感觉器官与感觉;动物如何运动;生殖与胚胎发育。
第三篇植物的形态与功能: 植物的结构和生殖;植物的营养;植物的调控系统。
第四篇遗传与变异: 遗传的基本规律;基因的分子生物学;基因表达调控;重组DNA技术简介;人类基因组。
第五篇生物进化: 达尔文学说与微进化;物种形成;宏进化与系统发生。
第六篇生物多样性的进化: 生命起源及原核和原生生物多样性的进化;植物和真菌多样性的进化;动物多样性的进化;人类的进化。
第七篇生态学与动物行为: 生物与环境;种群的结构、动态与数量调节;群落的结构、类型及演替;生态系统及其功能;动物的行为。

817

细胞生物学

绪论;细胞的统一性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细胞质膜;物质的跨膜运输;线粒体和叶绿体;细胞质基质与内膜系统;蛋白质分选与膜泡运输;细胞信号转导;细胞骨架;细胞核与染色质;核糖体;细胞周期与细胞分裂;细胞增殖调控与癌细胞;细胞分化与胚胎发育;细胞死亡与细胞衰老;细胞的社会联系

834

生态学

(一)绪论
(二)生物与环境:理解环境与生态因子等相关概念;掌握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掌握光、温度、水分、大气、土壤等主要环境因子的在地球上的分布和变化规律及其对生物的影响;掌握生物对光、温度、水分、大气、土壤等生态因子的适应及其生态型。
(三)种群生态学:掌握种群的概念及其特征;掌握种群空间分布类型及其和动态变化;掌握种群统计参数、生命表编制和分析方法、种群增长模型、自然种群数量变动一般规律;掌握种群调节及其及其主要调节理论;掌握基因、基因库和基因频率相关概念及哈代-魏伯格定律;理解变异、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相关概念及中性学说,遗传瓶颈和建立者效应,表型的自然选择类型及物种形成过程与方式;掌握生活史对策或生态对策的概念;理解能量分配、体型效应,生殖对策(r-对策和K-对策),生殖价和生殖效率;掌握密度效应、性别生态学、领域性和社会等级等主要种内关系;掌握最后产量恒指法则、-3/2自疏法则、红皇后效应、性比、性选择、他感作用;掌握种间竞争、捕食作用、寄生与共生等主要种间关系;掌握高斯假说、竞争类型及其特征、竞争和捕食模型、生态位理论
(四)群落生态学: 掌握生物群落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理解有关群落性质的两种对立观点;掌握群落的种类组成、数量特征学及群落物种多样性及时空变化规律;掌握群落的结构单元、垂直结构、水平结构、时间结构及群落交错区与边缘效应等;掌握掌握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理解物种丰富度模型、平衡说与非平衡说;掌握群落动态类型、演替概念、演替系列、演替方向、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演替过程的理论模型及群落演替的顶级理论;掌握中国植被分类基本原则和方法,植物群落的命名方法,植被(群落)分类基本单位及标准;掌握中国和世界植被分布及其基本规律
(五)生态系统生态学: 掌握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组成与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级和生态金字塔、生态效率和生态平衡等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掌握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基本概念和测定方法,并能计算初级或次级生产效率;理解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过程,掌握主要的分解者生物种类和基本的生物学特性,及资源质量和理化环境对分解过程的影响;掌握食物链、营养级及生态系统不同层次上的能流分析方法;掌握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一般特征,气体循环和沉积循环,源、库和汇等的概念;掌握全球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磷循环、硫循环的基本过程、影响因素及人类活动对其造成的环境问题
(六)应用生态学:理解全球变暖和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环境污染、人口膨胀与资源枯竭等全球性问题;了解农业生态学、生物多样性与保育、生物入侵、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系统管理等领域的相关内容

704

生物化学

(一)绪 论 1.生物化学的概念(了解)2.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了解)3.生物化学发展简史、现状和将来4.生物化学知识、技术、产品等的应用5.生物化学的学习方法(理解)
(二)核酸化学 1.核酸的化学组成(理解)核酸的组成成分,核糖和脱氧核糖,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核苷与核苷酸。DNARNA的区别。2.核酸的结构(掌握)核苷酸的连接方式,核酸的一级结构,核酸的二级结构,其中DNA的二级结构(双螺旋结构模型),DNA的三级结构,构型与构象,原核和真核生物基因组DNA的结构特点。3.核酸的性质(应用)核苷酸的性质,核酸的一般性质、重要性质,包括紫外吸收(含增色效应与减色效应)、颜色反应、变性与复性,分子杂交。4.核酸的序列测定(理解)
测序的方法、原理,测序的步骤和条件。
(三)蛋白质化学 1.蛋白质的生物学意义,蛋白质的组成元素和含量测定(理解)2.氨基酸: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掌握)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氨基酸的分类、氨基酸的重要理化性质(两性解离与等电点)。3.肽(了解)4.蛋白质的结构(掌握)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和空间结构、蛋白质分子中的共价键与次级键,氨基酸序列测定。蛋白质的二级结构: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自由回转。蛋白质的三级和四级结构5.蛋白质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理解)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蛋白质的构象与功能关系。6.蛋白质的性质(应用)蛋白质的分子量,两性电离与等电点、蛋白质的胶体性质、沉淀反应、变性与复性、颜色反应。7.蛋白质的分类(了解)
(四)酶 1.酶的概念(理解)酶的特性:生物催化剂。酶作用的专一性:相对专一性和绝对专一性,结构(键、基团)专一性和立体异构专一性。酶的化学本质:酶是蛋白质,胞内酶和胞外酶。2.酶的分类、命名和编号(了解)3.酶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理解)单纯酶与结合酶,酶的辅因子(辅酶和辅基),单体酶、寡聚酶和多酶复合物。酶的活性部位、必需基团,酶原的激活,同工酶。4.酶的作用机理(掌握)酶的催化作用与分子活化能,中间产物学说,诱导契合学说,与酶高效催化有关的因素。5.酶促反应动力学和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应用)米氏方程、米氏常数的意义及测定;酶浓度,底物浓度,PH值、温度、激活剂和抑制剂。酶促反应速度和酶活力的测定和计算。6.酶的活力调控(掌握)调节酶:共价酶和别构酶。酶的别构调节。7.酶的制备与应用(了解)
(五)维生素与辅酶 1.维生素的概念(理解)维生素与辅酶的关系,维生素的缺乏症,维生素的分类。2.水溶性维生素及其辅酶(了解)维生素B1和羧化辅酶,维生素B2和黄素辅酶,泛酸和辅酶A,维生素PP和辅酶I,辅酶Ⅱ,维生素B6和磷酸吡哆醛,生物素,叶酸和叶酸辅酶,维生素B12B12辅酶,维生素C。(见解其中2-3种,其余以自学为主,在后续相关章节中再介绍)3.脂溶性维生素(了解)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4.重要的辅酶(了解)CoQ、硫辛酸等。
(六)生物氧化 1.新陈代谢概论(了解新陈代谢的概念,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生物体内代谢的特性,新陈代谢的研究方法。2.生物氧化(理解)生物氧化的概念和特点,生物氧化中二氧化碳和水的生成,自由能与高能化合物,ATP的重要生理作用。3.呼吸链(掌握)呼吸链的概念、组分,氢和电子传递体在细胞内线粒体膜上的位置排列,ATP的产生,电子传递的抑制。4.氧化磷酸化作用(应用)氧化磷酸化的概念、机制(化学渗透学说),电子传递与ATP形成的偶联及调节。
(七)糖代谢 1.三大物质代谢概述(了解)2.多糖和低聚糖的分解(掌握)淀粉、纤维素、二糖的酶促降解、淀粉的磷酸解。3.单糖的分解(掌握、应用)糖的无氧酵解、糖的有氧氧化(丙酮酸脱氢酶系、三羧酸循环),糖的有氧分解中能量的变化,三羧酸循环的生物学意义及调控。乙醛酸循环、磷酸戊糖途径。4.糖的合成代谢(掌握、应用)蔗糖的合成,淀粉的合成,糖原的合成,糖原异生作用。
(八)脂类代谢 1.脂类的分类与结构特点(理解)2.脂类的酶促水解(理解)3.脂肪的分解代谢(掌握、应用)甘油的氧化,脂肪酸的氧化代谢,脂肪酸的β-氧化作用,β-氧化过程中的能量转变。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脂肪酸的其它氧化途径。酮体代谢。4.脂肪的合成代谢(掌握)脂肪酸的从头合成,C-链延长途径,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脂肪的合成。5.其它脂类的代谢(理解)磷脂的代谢、胆固醇的代谢(合成、转化、排泄)(九)蛋白质的酶促降解及氨基酸代谢 1.蛋白质的酶促降解(理解)2.氨基酸的分解与转化(掌握、应用)氨基酸的共同代谢途径:脱氨基作用,脱羧基作用。氨基酸分解产物的代谢:氨的代谢转变(尿素的生成(鸟氨酸循环),酰胺和铵盐的生成,嘧啶环的合成),α-酮酸的代谢转变(再合成氨基酸,转变成糖及脂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3.氨的同化与氨基酸的生物合成(掌握)氨的同化,氨基酸的生物合成途径,氨基酸的营养学分类,一碳基团的概念与生物学意义。
(十)核酸的酶促降解和核苷酸代谢 1.核酸的酶促降解(理解)核酸酶的分类,RNaseDNase,外切酶、内切酶、工具酶。2.核苷酸的降解(掌握)核苷酸的一般降解,嘌呤的降解(降解产物因物种而异),嘧啶的降解。3.核苷酸的生物合成(掌握)核苷酸的主要合成途径,嘌呤核苷酸的合成,嘧啶核苷酸的合成,脱氧核苷酸的合成,多磷酸核苷酸的合成。核苷酸合成的抗代谢物。
(十一) DNA的生物合成 1 DNA复制概述(掌握)DNA的半保留复制、复制单位。2. 原核生物DNA的复制(理解、掌握)DNA聚合反应与聚合酶复制所需的其它酶(DNA连接酶、引物酶、解螺旋酶等)和蛋白质。原核生物DNA复制的过程双链DNA复制的分子机理,RNA引物,冈崎片段和半不连续复制。3.真核生物DNA的复制(了解)真核生物DNA聚合酶、复制过程。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DNA复制的比较。4.反转录作用(RNA指导的DNA的合成)(了解)5DNA的损伤与修复(理解)6.基因重组与DNA的“克隆”(了解)DNA重组,细菌的限制修饰系统,PCR,基因克隆。
(十二)RNA的生物合成 1.转录的特点(转录,DNA指导下的RNA的合成)(掌握、应用)与复制比较;模板链(反义链)、编码链(有义链、非模板链)RNA聚合酶。2.原核生物的转录(掌握)原核生物RNA聚合酶的组成与功能原核细胞的转录,转录起始、延伸、终止子。3.真核细胞的转录(了解)真核生物RNA聚合酶、转录的起始。4.转录调控的特点5.转录后加工(理解)内含子剪切的4中类型、RNA前体的转录后加工,tRNA前体的加工,真核细胞mRNA前体的加工,RNA编辑。6RNA复制(RNA指导的RNA的合成)(了解)利用多核苷酸磷酸化酶,人工合成RNA(无模板的RNA合成)。7RNA生物合成的抑制剂(转录的选择性抑制)(了解)模板功能的抑制剂、RNA聚合酶的抑制剂、核苷酸合成抑制剂
(十三)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1.蛋白质的合成体系(了解、理解)中心法则:遗传信息的流动与表达;基因的功能;合成蛋白质的条件。遗传密码:发现简史,基本特性。(掌握)核糖体: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部位,核糖体的组成和结构,核糖体的功能。tRNA2.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掌握)肽链延伸方向氨基酸的活化蛋白质多肽链的合成:起始、延伸、终止和释放;蛋白质合成所消耗的能量3.肽链合成后的加工(了解)4.蛋白质的定向转运(了解)5.蛋白质合成的抑制剂(了解)6.寡肽的生物合成(了解)
(十四)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和调节控制 1.物质代谢的相互关系(理解、掌握)物质代谢之间的关系;代谢调节的层次、水平。酶水平的调节(分子、细胞、激素水平)、神经系统对代谢的调节。2.代谢调节的方式(掌握、应用)酶活力的调节;酶浓度的调节。操纵子模型;酶合成的诱导机制,降解物的阻遏作用;酶合成的阻遏作用。3. 细胞水平的调节(了解)4. 多细胞整体水平的调节(了解)

617

生物化学

考查基本内容
(
)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1. 蛋白质的分子组成 2.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3.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4.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分离纯化
(
)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1. 核酸的化学组成 2. 核酸的一级结构 3. DNA的空同结构与功能4. R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5. 核酸的理化性质及其应用
(
) 1. 酶的分子结构与功能2. 酶促反应的特点与机制3. 酶促反应动力学4. 酶的调节5. 酶的命名与分类
(
) 糖代谢 1. 糖类概念及其功能2. 糖的无氧分解 3. 糖的有氧氧化 4. 磷酸戊糖途径5.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
) 脂类代谢 1. 脂类的消化和吸收2. 甘油三酯代谢 3. 磷脂的代谢 4. 胆固醇代谢
(
) 生物氧化 1. 生成ATP的氧化体系 2. 其他氧化体系
(
) 氨基酸代谢 1. 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2. 蛋白质的消化、吸收3. 氨基酸的一般代谢 4. 氨的代谢 5. 个别氨基酸的代谢
(
) 核苷酸代谢1. 嘌呤核苷酸代谢 2. 嘧啶棱苷酸代谢
(
) 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 1. 物质代谢的特点2. 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3. 组织、器官的代谢特点及联系4. 代谢调节
(
) DNA的生物合成(复制)1. 半保留复制 2. DNA复制的酶学 3. DNA生物台成过程 4. DNA损伤(突变)与修复5. 逆转录现象和逆转录酶
(
十一) RNA的生物合成(转录) 1. 模板和酶 2. 转录过程 3. 真核生物的转录后修饰
(
十二)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翻译) 1. 参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物质2.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3. 翻译后加工 4. 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干扰和抑制
(
十三) 基因表达调控 1. 基因表达调控基本概念与原理2. 原核基因转录调节 3. 真核基因转录调节

925

数据结构

考查目标:
1.
掌握数据结构及算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数据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及建立其上数据基本操作实现,对基本算法能够进行相应时间和空间复杂度分析。
3.
运用数据结构原理和方法进行基本问题的分析求解,使用CC++进行基本算法设计与实现。
考查内容:
1
.数据结构与算法
1.1
数据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
1.2
数据类型与抽象数据类型
1.3
算法概念及性质和时间及空间复杂度分析
2
.线性表
2.1
线性表概念和数据操作
2.2
线性表顺序与链式存储
3.
栈、队列和数组
3.1

1)栈概念与性质
2)栈的存储结构
3)栈的应用
3.2
队列
1)队列概念与性质
2)队列存储结构,循环队列
3)队列应用
3.3
矩阵(二维数组)
1)二维数组概念与存储
2)特殊矩阵压缩存储
4.
二叉树与树
4.1
二叉树
1)二叉树递归定义,特殊二叉树,基本性质
2)二叉树顺序和链式存储结构
4. 2
二叉树遍历
4.3
线索二叉树基本概念和构造
4.4
二叉树应用:二叉排序树,平衡二叉树,哈夫曼树与编码
4.5
树与森林
1)树和森林概念及存储结构
2)树和森林遍历
3)树和森林与二叉树转换
 5.

5.1
图相关概念性质:有向与无向图,邻接与连通,握手定理
5.2
图存储结构:邻接矩阵法,邻接表法
5.3
图的遍历:深度优先遍历,广度优先遍历
5.4
图的应用:最小生成树,最短路径,拓扑排序,关键路径
6.
查找
6.1
查找基本概念,查找码与查找表,查找算法分析
6.2
基于线性表查找:顺序查找法,二分查找法
6.3
基于树表查找:二叉查找树
6.4
基于散列表查找,冲突处理
6.5
基于索引查找,B+
7.
排序
7.1
排序基本概念,内排序与外排序,稳定性与算法分析
7.2
插入排序:直接插入排序,二分插入排序,表插入排序,希尔排序
7.3
交换排序:冒泡排序,快速排序
7.4
选择排序:直接选择排序,堆排序
7.5
归并排序:二路归并排序
7.6
各种(内)排序算法的比较

918

程序设计

考查目标:
1.
掌握C语言的结构、基本数据类型、基本语句、基本运算方法。
2.
掌握选择结构,循环结构、数组、函数、指针、共同体、结构体、位运算方法,掌握文件编程方法。
3.
综合运用C进行算法设计与实现。
考查内容:
1 C
语言程序的结构
1.1
程序的构成,main函数和其他函数。
1.2
头文件,数据说明,函数的开始和结束标志以及程序中的注释。
2
数据类型及其运算
2.1 C
的数据类型(基本类型,构造类型,指针类型,无值类型)及其定义方法。
2.2 C
运算符的种类、运算优先级和结合性。
2.3
不同类型数据间的转换与运算。
2.4 C
表达式类型(赋值表达式,算术表达式,关系表达式,逻辑表达式,条件表达式,逗号表达式)和求值规则。
3
基本语句
3.1
表达式语句,空语句,复合语句。
3.2
输入输出函数的调用,正确输入数据并正确设计输出格式。
4
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4.1
if语句实现选择结构。
4.2
switch语句实现多分支选择结构。
4.3
选择结构的嵌套。
5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5.1 for
循环结构。
5.2 while
do-while循环结构。
5.3 continue
语句和break语句。
5.4
循环的嵌套。
6
数组的定义和引用
6.1
一维数组和二维数组的定义、初始化和数组元素的引用。
6.2
字符串与字符数组。
7
函数
7.1
库函数的正确调用。
7.2
函数的定义方法。
7.3
函数的类型和返回值。
7.4
形式参数与实在参数,参数值的传递。
7.5
函数的正确调用,嵌套调用,递归调用。
7.6
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
7.7
变量的存储类别(自动,静态,寄存器,外部),变量的作用域和生存期。
8
指针
8.1
地址与指针变量的概念,地址运算符与间址运算符。
9
结构体与共同体
9.1
结构体和共用体类型数据的定义和成员的引用。
9.2
通过结构体构成链表,单向链表的建立,结点数据的输出、删除与插入。
10
位运算
10.1
位运算符的含义和使用。
10.2
简单的位运算。
11
文件
11.1 C
语言的文件概念和文件结构。
11.2
文件类型指针(FILE类型指针,文件使用文件方式:“r”、“w”、“rb”、“wb)
11.3
文件的打开与关闭(fopenfclose函数)。
11.4
文件的读写(fputcfgetcfputsfgetsfreadfrwitefprintffscanf函数),文件的定位(rewindfseek函数)。

354

汉语基础

由我校根据全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制订的《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自行命制,课程满分为150分。不单独制订初试考试大纲。

445

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由我校根据全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制订的《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自行命制,课程满分为150分。不单独制订初试考试大纲。

822

旅游学概论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的背景与条件;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及最新发展;旅游者的概念特征及争论、旅游者行为及相关理论等;旅游资源的特征、类型,评价方法,旅游地演化的理论,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等;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旅游业构成与特征;旅游组织的涵义与类型;旅游市场的概念与分类;中国入境、国内、出境旅游市场的现状与问题等;旅游影响研究,旅游乘数效应,旅游示范效应,旅游承载力,旅游可持续发展;旅游政策与法规。

347

心理学专业综合

1.心理学导论考点:心理学概论,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感觉,知觉,意识和注意,记忆, 思维, 语言, 动机,情绪,能力,人格, 学习;
2.
实验心理学考点:绪论,实验设计,反应时间,传统心理物理法,现代心理物理法,视觉实验,听觉实验,知觉实验,记忆实验,情绪的实验研究,心理实验常用仪器;
3.
心理统计学考点:常用的统计表与图,常用统计参数,概率与分布,抽样理论与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检验,非参数检验,主成分分析与因素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
4.
教育心理学考点:总论,认知领域与行为领域的学习过程,影响学习的因素,教学心理;
5.
社会心理学考点:社会心理学概论,社会认知,人际关系,社会态度,社会影响与社会行为,群体心理,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
6.
人格心理学考点:绪论,认识人格的途径,经典精神分析论,新精神分析论,精神分析论的研究方法与评鉴技术, 特质论范型, 特质论的研究方法与评鉴技术,学习论范型,学习论的研究方法与评鉴技术,现象学范型,现象学派的研究方法与评鉴技术,能力,利他行为,攻击, 性别与人格,人格与健康;
7.
心理咨询考点:心理咨询概戡(含心理咨询的历史与现状、目的和意义、咨询者的条件与要求),心理诊断(含心理诊断的一般理论问题、心理诊断方法、心理疾病的分类),临床会谈(含临床会谈的准备、帮助关系的建立、咨询者及来访者特质分析、会谈中的信息收集、会谈的基本过程、会谈的方法),心理咨询的方法(含 倾听、提问、解释、移情分析、面质、澄清、阻抗分析、自由联想、同理反应、角色扮演)。

915

心理学专业基础

1.心理学导论考点:心理学概论,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感觉,知觉,意识和注意,记忆, 思维, 语言, 动机,情绪,能力,人格, 学习;
2.
实验心理学考点:绪论,实验设计,反应时间,传统心理物理法,现代心理物理法,视觉实验,听觉实验,知觉实验,记忆实验,情绪的实验研究,心理实验常用仪器;
3.
心理统计学考点:常用的统计表与图,常用统计参数,概率与分布,抽样理论与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检验,非参数检验,主成分分析与因素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
4.
教育心理学考点:总论,认知领域与行为领域的学习过程,影响学习的因素,教学心理;
5.
社会心理学考点:社会心理学概论,社会认知,人际关系,社会态度,社会影响与社会行为,群体心理,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
6.
人格心理学考点:绪论,认识人格的途径,经典精神分析论,新精神分析论,精神分析论的研究方法与评鉴技术, 特质论范型,特质论的研究方法与评鉴技术,学习论范型,学习论的研究方法与评鉴技术,现象学范型,现象学派的研究方法与评鉴技术,能力,利他行为,攻击, 性别与人格,人格与健康;
7.
心理咨询考点:心理咨询概戡(含心理咨询的历史与现状、目的和意义、咨询者的条件与要求),心理诊断(含心理诊断的一般理论问题、心理诊断方法、心理疾病的分类),临床会谈(含临床会谈的准备、帮助关系的建立、咨询者及来访者特质分析、会谈中的信息收集、会谈的基本过程、会谈的方法),心理咨询的方法(含 倾听、提问、解释、移情分析、面质、澄清、阻抗分析、自由联想、同理反应、角色扮演)。

835

声学基础

质点振动系统和弹性体的振动;理想流体介质中声波的传播,小振幅声波的三个基本方程和波动方程,平面声波、球面声波和柱面声波的传播,声波在界面上或介质层上的反射、折射或透射以及声波在管中的传播;声波的辐射,典型辐射器的声场特征和指向性函数、辐射阻抗;声波的散射;声波的接收和声波在传播过程中的声吸收现象,非线性声学基本知识。

820

固体物理

(一)晶体结构
1
、 单晶、准晶和非晶的结构上的差别
2
、 晶体中原子的排列特点、晶面、晶列、对称性和点阵的基本类型
3
、 简单的晶体结构
4
、 倒易点阵和布里渊区
5
X射线衍射条件、基元的几何结构因子及原子形状因子
(二) 固体的结合
1
、 固体结合的基本形式
2
、 分子晶体与离子晶体,范德瓦尔斯结合,马德隆常数
(三) 晶体中的缺陷和扩散
1
、 晶体缺陷:线缺陷、面缺陷、点缺陷
2
、 扩散及微观机理
3
、 位错的物理特性
4
、 离子晶体中的点缺陷和离子性导电
(四) 晶格振动与晶体的热学性质
1
、 一维链的振动:单原子链、双原子链、声学支、光学支、色散关系
2
、 格波、简正坐标、声子、声子振动态密度、长波近似
3
、 固体热容:爱因斯坦模型、德拜模型
4
、 非简谐效应:热膨胀、热传导
5
、 中子的非弹性散射测声子能谱
(五) 能带理论
1
、 布洛赫定理
2
、 近自由电子模型
3
、 紧束缚近似
4
、 费密面、能态密度和能带的特点
(六) 晶体中电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
1
、 恒定电场作用下电子的运动
2
、 恒定磁场中电子的运动
3
、 回旋共振、德•哈斯-范•阿尔芬效应
(七) 金属电子论
1
、 金属自由电子的模型和基态性质
2
、 金属自由电子的热性质
3
、 电子在外加电磁场中的运动、漂移速度方程、霍耳效应

815

无机化学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
原子结构、分子结构与化学键理论、晶体结构、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化学平衡、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配合物与配位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要求能使用所学知识解释分子、晶体等的构型和性质,以及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学会利用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进行各种平衡的相关计算。掌握元素的通性以及其特性。

615

物理化学

课程考试主要包括化学热力学(不含统计热力学部分)、化学动力学、电化学、表面物理化学、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等课程知识。要求学生掌握热力学基本定律,并会灵活应用热力学三大定律解决各类化学变化过程中的能量转换、变化方向和限度问题;掌握热力学在溶液化学、相平衡体系、化学平衡体系、电化学、胶体与界面化学方面的应用。掌握简单级数反应和几种典型复杂反应的动力学规律与特征,灵活应用动力学方程的计算解决相关动力学问题;了解各种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会利用稳态近似、平衡假设、速控步骤等方法推断简单的反应机理;并学会用动力学方法解决实际生产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掌握三个动力学速率理论的基本内容;了解动力学知识在溶液化学、催化化学、光化学中的应用。掌握电化学,包括电解质溶液、可逆电池电动势及其应用、电解与极化作用中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基本定律与公式的应用,并能分析与解决一些实际生产中的问题。掌握界面化学和胶体化学相关的知识,并能简单运用其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掌握基础物理化学实验课涉及到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

824

环境学导论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环境问题、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人口增长和控制、粮食问题、能源与环境、水资源的利用及其保护、大气环境问题及其防治对策、噪声的防治、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及其控制对策、环境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环境经济学概论等。要求学生掌握环境的基本概念、生态学原理、污染的防治技术等知识,并能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和方法,正确看待和分析当前的环境问题、提出切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对策。

 


 


  

==========分割线==========

2025华南师范大学考研学长学姐1对1高分辅导


  • 电话咨询

  • 1对1辅导,168/课时
  • 电子邮箱

  • kaoyan818(微信号)